清政府用现代海军的模式打造了北洋舰队,当时号称是东亚第一舰队,在这个舰队中使用了一些洋人雇员。
东海大东沟海战之后,根据海军的报告,李鸿章将在海战中的殉难者名单奏报清政府,请求予抚恤或是奖励。
10月21号李鸿章上奏:。。。。。。此次海战,洋员在船者共有八人,阵亡2员,负伤4员。该洋员等以异域官兵,为中国效力,不惜身命,奋勇争先,汝属忠于所事,深明大义,较之中国人员尤为难得。。。。。。
洋员名单如下:
德国人汉拿根, 职务:舰队总教习。
英国人格尼路士, 职务:定远枪炮教官。(阵亡)
英国人阿比成, 职务:定远总管。
英国人戴乐尔, 职务:定远舰帮办副管驾。
美国人马吉芬, 职务:镇远舰帮办管带。
英国人余希尔, 职务:致远舰洋总管。(阵亡)
德国人哈富门, 职务:济远舰总轮管
德国人哈普门, 职务:克虏伯公司技术顾问。
八位洋人,阵亡2人,负伤4人。洋员的伤亡率接近了9成。
英国人格尼路士在北洋海军购买超勇,扬威好巡洋舰后就被北洋海军雇用为教官,因为技术精湛,为人和蔼可亲深得北洋官兵喜爱,战争爆发后自告奋勇登舰作战。大东沟海战开始,格尼路士就站在最危险的炮台指挥水军作战。后中弹
牺牲,临终前告诉同伴:英国尚有13和15岁的子女,为了给孩子挣学费来到中国。对于清政府付给他的佣金,他做到了忠于职守,可以死而无憾了,时年45岁。大战结束后,北洋海军为格尼路士举行了标准的海军葬礼,清政府增发三年薪水支付给格尼路士英国的家人作为抚恤。
英国人余希尔是致远舰的总管轮(轮机长),当致远舰舰长邓世昌毅然驾驶舰艇冲向日舰时,英国人余希尔正和他的战友们在致远舰的底舱竭力维护发动机的运转。保证军舰的撞击速度,当军舰爆炸时,时年29岁的英国人余希尔和他的中国战友一起沉入了大海,尸骨无存。后清政府在旅顺为余希尔修建了衣冠冢。
美国人马吉芬在北洋水师成立后,应聘为水师学堂总教习。战争爆发后,马吉芬自告奋勇上了军舰,在镇远舰当舰长顾问。大东沟战斗打响后,马吉芬指挥士兵在甲板救火时被弹片击中头部负重伤。在天津养伤期间知道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他再次回到北洋海军的希望破灭,只好带伤回到美国。面对美国贬低中国海军的主导舆论,他四处讲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国海军鸣不平。收到质疑后愤然在医院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身穿北洋海军制服下葬。
评论